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党支部和财务处党支部赴嘉兴南湖联合开展主题党建活动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励党员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守正创新”的智慧与力量,12月4日下午,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党支部和财务处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浙江嘉兴南湖联合开展“赓续红船精神,勇立时代潮头”主题党建活动。

南湖,位于嘉兴城东南,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党员们首先来到湖心岛瞻仰复建的南湖红船,聆听中共一大的故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上海转移到南湖的一艘画舫上继续举行并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在这里,大家认真感悟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核心的红船精神。

随后,党员们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陈列“红船起航”主题展览。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救亡图存”“开天辟地”“光辉历程”“走向复兴”四个展区,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党员们重点了解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积极推动作用。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他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列举新青年的六大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由此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不久,更多思想觉醒的有志青年纷纷聚合在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京大学,包括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等。他们以《新青年》为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推动了更大范围内的知识青年精神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大家深刻感悟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引擎;守正创新,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要在守正创新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和根本遵循。
参观结束后,全体党员一致表示,要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中践行和发扬“红船精神”。既要坚守“大学之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要“载道日新”,紧跟世界潮流,把握时代机遇,开阔国际视野,创新工作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自觉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