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锦绣江苏”苏州大学国际暑期学校精彩纷呈
2024“锦绣江苏”苏州大学国际暑期学校于8月初拉开帷幕!本次暑期学校活动包含“感知苏州”文化考察以及“科研训练”两部分,吸引了来自英国剑桥大学、泰国农业大学、法国阿尔卑斯大学等知名高校20余名国际学生积极报名参加。
8月5日,“锦绣江苏”苏州大学国际暑期学校活动开营仪式在天赐庄校区怡远楼312活动室举行。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夏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欢迎五湖四海的国际青年来到中国、来到苏州、来到苏大,并正式宣布活动开幕。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朱履骅详细介绍了苏州大学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学生情况。同学们分组进行破冰团建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大家打破了陌生与隔阂,增进了友谊与信任。




开营后的“感知苏州”活动为期一周,期间国际学生们立体感受了苏州古今交融的城市魅力。
观古韵
在体验了海外教育学院华莉老师带来的汉语课程后,学生们参观了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吴文化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和苏州旅游咨询中心。124年的东吴门向学生们诉说着自己的历史,而饱经沧桑又历久弥新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如今游人如织,在吴文化博物馆和苏州旅游咨询中心,学生们聆听了昆曲名段《游园惊梦》,亲身体验了弹古琴、画折扇、绣苏绣,增进了对中华历史、中国文化的理解。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同学们学习了千年蚕桑文化的发展,以及蚕桑织艺、苏绣、宋锦等非遗文化,了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真正内涵。






走前沿
学生们先后走访能源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SOM)、苏州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以及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CAM-SU GRC),聚焦学科的前沿发展及其在现代科技产业中的巨大创新价值,深入了解苏大的专业特色、导师研究背景和实验室条件,为之后的“科研学术”奠定了基础。学生们还走访了苏州市规划展示馆、工业园区国际融合服务中心、跨国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的经济发展在规划展示馆的3D光影中更具象化地映入脑海,国际融合服务中心的创新打造,以一个“融”字贯穿工作和服务始终,不断提升创新要素和资源配置能力,迎接着外国友人的到来。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现代化发展,无不吸引着在场国际学生们的眼光。
学院(部)参观




工业园区参观



成果汇报
每组中外学生根据开营仪式所选定的课题,结合一周的参访实践,进行调研成果汇报,交流心得感悟。英国剑桥大学的材料科学专业在读博士生James Faulkner作为所在小组汇报人,收获满堂彩,获得了第一名。学生们表示,通过调研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的姑苏文化,回国后也会将这独特的经历告诉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科研训练”
承接“感知苏州”,国际学生们在活动报名时就已选定好自身专业领域的导师,每个学生进入学术课题组进行为期1-3个月的科研学习和实践活动。此次暑期学校包含生物学、材料科学、化学、放射医学、物理学、新能源等多个科研领域。“科研训练”的深入开展,使国际学生们对苏州大学的学术水平、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等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不少学生也表达了想来苏州大学深造的强烈意愿。




学生感悟:
Marsia Chungkham (法国)
我最喜欢吴文化博物馆,展现了很多历史文化。其中画折扇的体验深深吸引了我,我和中国学生一起创作了中法图画。同时城市规划馆的影片展示也非常震撼,我认为每个看过的人都希望来到苏州生活。
Zeeshan Ahmed(巴基斯坦)
“锦绣江苏”活动让我看到了苏州悠久的文化和飞速发展的科技,这是我原来在巴基斯坦无法想象的。现在我已经在实验室开始科研学习了,希望我能将所学所得带回巴基斯坦。
Napaphut Dolsiririttigul(泰国)
活动安排得很丰富,我们了解了苏州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同时也去参观了不少苏州大学的理工科学院,这对我们研究生的学术方向来说非常重要。也感谢活动建立了一个多国家多元文化的网络,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这是不可或缺的经历。
张凯棋(中国)
活动拓展了我的国际视野,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交流,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这种自我认知的提升让我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同时活动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这种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的挑战。
本次活动启用了中外学生融合实践的理念,无论是“文化考察”还是“科研训练”活动,均有中国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活动在赋予国际学生充分体验的同时,也践行了“在地国际化”理念,使得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充分参与跨文化的交流实践活动,对提高中国学生国际胜任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